无障碍
进入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交通动态
开路先锋|大道如虹气象新,来看石家庄交通这十年!
信息来源:    
作者:曹源    
发布时间:2022-09-23 09:55    点击率:1
石家庄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交通是石家庄发展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构建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了省会的交通枢纽地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排头兵”“领头雁”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石家庄市先后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

 

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家是藁城的,在市区上班,原来上班都走和平路。三环辅路贯通后,路况好、不堵车,每趟可以节省20多分钟,真是太方便了!”司机王先生高兴地说。

 
2021年9月28日,省会102.3公里三环辅路全线贯通,三环辅路和现有三环主路一起组成省会城市快速环线,极大改善主城区与区(县)之间的交通状况,为完善三环路功能、增加交通路网服务水平、拉开城市框架,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路网里程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4316公里。截至2021年底,总里程达到19459公里,公路建设投资共计完成748.8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830.43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733公里,农村公路16726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建成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山西界段、太行山高速西阜段和平赞段、南绕城高速、津石高速5条段,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和高速公路“万人一公里”目标,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77公里。普通国省干线相较于10年前增加了538公里,达到2733公里,先后建成南二环西延工程、省道S234易县至官厅公路、龙泉固至丁家庄段等。特别是2021年,仅用90天就全线贯通了9年来一直未贯通的102.3公里三环路辅路。仅用2个多月就实现了绕城高速公路以内96.8公里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路网格局,构建了省会至京津及相邻省会城市1.5小时交通圈、省会至各县域1小时交通圈、省会至组团县市半小时交通圈,建成了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运输体系。
 
 
坚持高品质服务不断提高运输服务供给质量
“公交站就在家门口,我每周都要坐着133路、145路进县城、省城逛逛。”年过七旬的正定县塔元庄村村民曹锁连笑着说。10分钟到县城、40分钟进省城,村里的年轻人去城里工作、上学,乘公交非常方便。像曹锁连这样的老人,还能免费乘车。
石家庄城乡公交一体化让百姓出行便捷高效、出行成本大幅下降,让繁华城市、美丽乡村齐头并进。

 
十年来,石家庄市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水平。市区建成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五横五纵五联”公交专用道网络133公里,覆盖了市区所有双向6车道以上的道路。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由4.75%提升至19.48%,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由26.25%提升至40.55%,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率由26.78%提升至32.34%,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由77.25%提升至100%。开通了旅游、定制公交、微循环、延时等特色公交线路,满足旅游、商务、通勤等各类个性化公交出行需求,社会反响良好。公共汽电车进场率由66.96%提升至100%;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由94.8%提升至100%,实现了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正点率由53.9%提升至94.90%;城市公共交通的乘客满意度达到86.90%;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由16.77公里/小时提升至18.13公里/小时;公交、地铁线路支持交通一卡通和各类移动支付,公共交通乘车一卡通使用率由43.55%提升至80.27%。2020年9月,石家庄市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十年来,石家庄市持续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石家庄市把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作为加强百姓出行安全、大气环境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治超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了由单一部门治超向多部门联合治超的转变;强化源头货运装载监管,实现了治超工作重心由路面治超向源头治超的转移;稳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了高速公路出口治超向入口治超的转变及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全市22个联合治超站实现了不停车检测,全市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入口称重检测。超限超载率由十年前的10%下降到2021年底的2%,有效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确保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十年来,石家庄市努力推进城市货运配送转型升级。2018年,石家庄市申请创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经过三年创建期,石家庄市建成一级货运枢纽4个、二级配送中心7个,整合各类末端配送节点239个;3A级以上城市配送企业达14家;市区重点大型商贸企业共同(集中、夜间)配送比例达64.55%;重点配送企业城市配送吨公里成本较期初降低23.3%,车辆平均日单车行驶里程较期初提高21.07%,车辆百吨公里周转量燃料消耗较期初降低4.62%。2021年,石家庄市获评“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坚持高效率衔接 助力乡村振兴
“大枣园区观光路直通采摘园,来的游客多了,枣的价钱也上去了,我家的十几亩枣园收入比去年多了五六千元,明年准备搞鲜红枣采摘,预计收入能再翻番。”赞皇县大河道村村民郭献奇高兴地说。
路通百业兴。有上千年栽培种植大枣历史的赞皇县,依托不断优化的路网结构,带动了大枣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为提升农村道路交通能力水平,石家庄市全面促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按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进一步实施好通乡通村公路硬化、路网结构提升、配套设施完善、安全生命保障等工程,积极协调相关县(市、区)政府,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十年来,石家庄市农村公路较于10年前增加了3778公里,达到16726公里,全市的建制村全部通了柏油路,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打通了服务沿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基础上,石家庄市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不断加大农村客运补贴等政策,农村公交实现了从无到有,农村客运实现了从严重不足到基本满足需求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2年6月,全市县级(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5A级比例达到100%,县城周边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覆盖率达到100%,为农村百姓创造了安全、便捷、高效、低碳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