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石家庄市持续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石家庄市把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作为加强百姓出行安全、大气环境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治超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了由单一部门治超向多部门联合治超的转变;强化源头货运装载监管,实现了治超工作重心由路面治超向源头治超的转移;稳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了高速公路出口治超向入口治超的转变及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全市22个联合治超站实现了不停车检测,全市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入口称重检测。超限超载率由十年前的10%下降到2021年底的2%,有效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确保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十年来,石家庄市努力推进城市货运配送转型升级。2018年,石家庄市申请创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经过三年创建期,石家庄市建成一级货运枢纽4个、二级配送中心7个,整合各类末端配送节点239个;3A级以上城市配送企业达14家;市区重点大型商贸企业共同(集中、夜间)配送比例达64.55%;重点配送企业城市配送吨公里成本较期初降低23.3%,车辆平均日单车行驶里程较期初提高21.07%,车辆百吨公里周转量燃料消耗较期初降低4.62%。2021年,石家庄市获评“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坚持高效率衔接 助力乡村振兴
“大枣园区观光路直通采摘园,来的游客多了,枣的价钱也上去了,我家的十几亩枣园收入比去年多了五六千元,明年准备搞鲜红枣采摘,预计收入能再翻番。”赞皇县大河道村村民郭献奇高兴地说。
路通百业兴。有上千年栽培种植大枣历史的赞皇县,依托不断优化的路网结构,带动了大枣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为提升农村道路交通能力水平,石家庄市全面促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按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进一步实施好通乡通村公路硬化、路网结构提升、配套设施完善、安全生命保障等工程,积极协调相关县(市、区)政府,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十年来,石家庄市农村公路较于10年前增加了3778公里,达到16726公里,全市的建制村全部通了柏油路,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打通了服务沿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基础上,石家庄市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不断加大农村客运补贴等政策,农村公交实现了从无到有,农村客运实现了从严重不足到基本满足需求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2年6月,全市县级(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5A级比例达到100%,县城周边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覆盖率达到100%,为农村百姓创造了安全、便捷、高效、低碳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