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进入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交通动态
辉煌四十年看交通
信息来源:局机关    
作者:王建勋    
发布时间:2018-12-04 10:53    点击率:1
改革开放40年来,石家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内陆港横空出世、公路主枢纽完成建设、村村通油路、公交都市申报成功、出租汽车成为全国文明创建的一面旗帜,这些辉煌成就,既是石家庄市一代代交通人锐意改革、不懈奋斗的结果,更是石家庄市一代代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京昆高速曲阳桥互通

张石高速石家庄北出口互通

西柏坡高速

京昆高速石太段主线收费站
一、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人们早已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共识,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下,公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家庄公路路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城大道滹沱河大桥

(一) 公路网络四通八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根据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1980年河北省交通工作会议确定的公路建设要贯彻“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修养并举,以养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省交通厅的具体指导下,我市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造了现有公路,并加强了对原有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保证了通行能力。大规模对城市出口路和干线公路进行拓宽、改造。1981年开始对郊区至正定县北出口路进行了勘察设计,1982年柳辛庄至正定桥段3.94公里改建竣工。该公路路基宽23米,路面宽18米,中间设2米宽分车线,车分上、下道行驶,为我省第一条一级沥青混凝土公路。1984年开始对南出口路的改造(石邯线栾城县南位桥以北),全长1.8公里,按照一级公路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同年8月正定大桥北(正定桥至正定县火车站),全长3.7公里,一级水泥混凝土路竣工。这标志着我市公路建设开始向高等级阶段发展。1985年对东出口路进行拓宽、改建(沧石线和平路东段),全长1.4公里,路基宽40.5米,路面宽24米,分上下行慢车道,路面宽各7米,中间10米宽快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有4.5米的分车带,这是我市当时最宽的公路。1986年开始拓宽、改建西出口路(石太线石家庄至获鹿段),全长8.3公里,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三块板断面形式设计、施工,为水泥混凝土路。为了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同年着手修建外环路,全长25.1公里(1984年交付使用)。我市的外环路与市内二环,中环相配套,现已建成西南外环,西外环,西北外环及东北外环,将近四分之三周,总长46.3公里,路面为二级标准,为过境车辆提供了方便。

 
八十年代修桥

70年代的正定滹沱河大桥

现在的国道107线正定滹沱河特大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公路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昔难比。1979年底,全市(含现辖县、区)仅有国道5条,省道13条,总长1004.5公里;县乡路3953.7公里。经过40年的建设,到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543.244公里(含辛集),路网密度达到123.3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条(绕城高速、黄石高速、青银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张石高速公路北出口支线、西柏坡高速、新元高速) 609.76公里,国道9条976.2公里(G107(北京-深圳)、G207(锡林浩特-海安)、G307(黄骅港-银川)、G308(石家庄-青岛)、G230(通化-武汉)、G234(兴隆-阳江)、G338(海兴-天峻)、G339(滨州港-榆林)、G515(定州-浚县)),省道30条900公里,县道43条1566.4公里,乡道5010.7公里,专用公路269.8公里,村道10210.4公里。省会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公路路网格局。以石家庄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骨架路网已经形成,公路等级大大提高,路网结构更趋合理,路网通行能力大幅度增加。通车总里程、公路密度比改革开放前增加近4倍。可以说城市公路纵横成网,平原公路四通八达,山区公路畅通无阻,过去的天堑已变为通途,为城乡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铺就了快车道,提供了强大的交通运输支持,对省会的开放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京昆高速石太段辛庄互通

三环槐安路互通

平山县地方道路

雪后初晴的京昆高速石太段南要子特大桥
(二)公路等级密度不断提高。1978年以前,全市除县级以上及部分乡道为有路面公路外,还有约40%为无路面公路,即雨天不能通行,一级公路没有一条,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交通量。为此,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代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到2017年底,全市路网中(含辛集),高速公路609.76公里,一级公路657.486公里,二级公路2631.781公里,三级公路2082.382公里,四级公路12668.833公里,等外公路892.985公里。高等级路占比近一半,交通量、行车舒适度大大提高。

石家庄市路网图

西柏坡高速西柏坡收费站

1996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对9条国道和30条省道的部分路段进行了拓宽改建,协助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京石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石安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和青银高速公路建设,石家庄市首次自当业主的京昆高速公路石家庄段2008年7月8日竣工通车。

 
2008年6月5日,张石高速铺油

2008年7月8日,张石高速石家庄段通车

1996年以来的20年,石家庄市的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实现跨越发展。在建设规模、投资额和建设里程等方面不断创历史最高水平,为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的五年,石家庄市针对西部山区公路数量少、等级低的情况,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先后投资15.8亿元建设了13项贫困山区公路工程。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着重提高公路等级,完善路网体系。按照“九五”计划,石家庄市的9项公路新改建工程中只有两项,即107线石家庄至高邑段,307线藁城至石家庄段由原来的二级路改为一级路。建设里程62公里,其余7项均由原来的三级路改为二级路,而实际在“九五”期间,石家庄市共完成公路新改建一级路9项,里程189公里,二级路21项,里程422.9公里,大中桥梁完成43座,10852.5延长米,均大大超过了“八五”计划的建设规模和标准。

 
70年代修建拱桥

79年刚修建时的井陉孙庄大桥

建于79年的307国道井陉孙庄桥目前仍在使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着建设首善之区、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省会的目标,以改革为动力,加快了全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步伐,公路建设实现了每年小变化、五年大变化的建设目标,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辉煌时期,为省会的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新世纪开始的“十五”,全市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2倍;在干线公路建设上。相继完成了107国道正定段、207国道、省道石闫公路、宝平公路、衡井公路等21项国省干线的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张石高速、石环公路,建设里程628公里,建成通车里程451公里,完成投资36.6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4倍。以石家庄市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晋冀能源干线的运力得到增强,与周边地市的联系更加密切;全市公路等级结构更趋合理,路网总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国道107北正定段

省道宝平线行唐段
“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164.4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干线公路新改建565公里,干线公路大中修828.9公里,农村公路建设4800公里。到“十一五”末,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7万公里。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以石环公路、绕城高速和6条高速公路、6条一般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两环十二射”的公路网络。全市形成“以石家庄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公路网络系统。届时,所有县(市)可半小时到达高速公路,一小时到达石家庄市主城区。

七十年代修路靠人力

现在的沥青摊铺及碾压全是机械化作业

2006年7月,石环公路307西互通建设
“十二五”期间,是石家庄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建设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成绩最为显著的五年。全市共完成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43.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其中,高速公路开工建设4项295公里,完成投资248.3亿元,建成通车223.3公里,开工建设南绕城高速,建成西柏坡高速、京港澳高速改扩建石家庄段、京昆石太高速;西阜、平赞、津石、石衡4条高速完成打捆招标。特别是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栾城、赵县、新乐、藁城等县(市)区高标准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使三年项目两年完成。干线公路及城市快速路建设43项665公里,完成投资92.34亿元,建成通车600公里,解决了深泽、无极两县通一级公路问题,新城大道、新赵线、西三环辅道、307国道西、308国道、京港澳高速黄市、杜村、李家疃连接线等项目实现通车,南二环西延、307复线项目正式开工。农村公路建设里程6388公里,完成投资38.6亿元,实现县乡公路中型以上桥梁无危桥运行。公路养护完成投资42.8亿元,干线公路技术指标达85.8,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场站建设完成投资35.2亿元,建成公路主枢纽信息中心、聚和港物流园、河北瑞川物流园,启动运河桥客运站外迁、新火车站综合客运站、白佛公交枢纽站、中仰陵公交场站前期工作,完成鹿泉、晋州、井陉、矿区汽车站和南位公交停保场建设。经过“十二五”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88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9公里,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3400公里和19公里,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发展、蛛网式连接的路网格局。

 
2017年12月29日,南绕城高速跨南水北调主桥合拢

京昆高速石太段栾庄大桥

2017年5月,南二环西延顺利通车

西阜高速张家庄大桥沥青摊铺

2018年11月,平赞高速槐河特大桥完成铺油

80年代初晋煤外运的307国道

2006年大修后的307国道井陉段
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史上最大的项目——省道石环公路于2005年9月30开工建设,并于2007年11月11日实现试通车。石环公路是省政府批准的一条重要省级干线公路,编号S101。是我市城市规划的一条重要环路,它将城市快速路功能和绕城功能合二为一。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路基总宽33米,中间设三米宽分隔带,全立交带辅道,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估算总投资42.8亿元。一期工程主线全长74.9公里,其中北环主要利用石黄、石太高速,东起北五女村东石黄高速,西至北新城村西石太高速,长为28.8公里,同期建设北环辅道33.8公里。新建西环北起北新城村西南至西良政,长18.5公里,同时西环还承担城市防洪功能,按200年一遇标准设计。新建南环从西良政至段干,长15.6公里。新建东环南起段干北接北五女村东石黄高速,长12公里。一期建设各类桥涵61座,其中互通式立交桥13座,分离式立交桥13座,大桥3座,中小桥涵32座。其中跨石太铁路转体桥转体重量16500吨,双幅一次转体成功,为当时的全国之最。

 
石环公路路线图

2008年9月4日,石环跨石太铁路转体桥成功转体,创下当时的转体重量全国之最
石环公路项目在满足道路通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景观绿化设计。主要以燕赵文化和石家庄历史风情为主题。沿线确定了307国道西、307国道东、107国道南、308国道、装院路五个互通立交桥建设景观雕塑,以增强省会进出口的视觉冲击力,使城市道路交通、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工期安排:一期工程,建设期为三年。2005年主要是完成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和主线部分路基土方;2006年主要完成部分路基路面工程;2007年完成工程主体,实现主线部分路段和北环辅道基本具备通车条件;2008年年底完成整个一期工程。
石环公路项目的完成将市区的版图从15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323平方公里,它对于构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省会组团式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省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环公路开发区大桥桥区

石环公路主线

三环槐安路互通
2007年,我市的城市出口路一共7条。1995年以来,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拓宽改造,均为一级路标准。东西南北四个出口路分别与国道307线和107线相衔接,分别为107南北出市口、307东西出市口、石闫路出市口、体育大街出市口和装院路出市口。从1995年开始,投资5000万元,对西南出市口到装甲兵学院的路进行拓宽改造,长20公里,路面从9米拓宽到12米,1996年11月竣工通车。1999年投资6000多万元对石闫路出市口、体育大街出市口和装院路出市口进行了拓宽改造升级,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市区的出口路拓宽后,更有利于车辆进出,展现出大都市的气魄。2007年开工建设的另两条南北出市口路,中华北大街北沿和红旗大街南沿,使市区车辆进出更加方便快捷。
近三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先后承担了南二环西延、南二环东延、和平路西延高架、新城大道北延、太行大街北延、胜利大街南二环至南三环段的建设任务,这些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了国省干线公路和城市出口路服务水平。

 
和平路西延上大干快上保通车

南二环东延施工

南二环西延跨石太高速

新城大道

(三)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显著。1978年,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3100.9公里,还有一个公社(乡镇)未通公路,而且基本上都是砂石路,雨天无法通行。农村公路的发展直接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掀起了 “村村通”的热潮。经过40来的建设,截止2017年底,全市县道1407.1公里,乡道5010.7公里,村道9566.4公里。是1978年的5倍,而且全部为水泥(沥青)路面,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方便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70年代末的县级砂石路

井陉县通村水泥路
从1993年以来,我市及各县(市)交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奔小康工作的部署要求,注重调动方方面面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社会力量修路,并按照谁受益,谁拿钱的原则,动员县(市)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993至1995年,全市共筹资2亿多元,修建农村公路300多条,合计1328.33公里。到1996年底,全市各乡镇全部通公路,其中通油路的乡镇达到97.4%;全市4484个行政村,有4431个村通了公路,占98.8%;有3264个村已通了油路,占72.8%,藁城、辛集和郊区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农村没路,无法致富;公路不畅,经济不强。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落实好“三农”问题一直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省委、省政府几年来一直把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作为“民心工程”之一,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更是连续三年把村村通水泥路当成为民办的实事工程来抓。石家庄市交通局做为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者,早在2001年就做出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制度和政策。为确保达到“畅通实用、标准合理、保证质量,既满足社会需求,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结合农村公路排水、养护的特点,从2003年起,石家庄市作出了通村路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决定,为河北省唯一一个村村通工程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地市。
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矛盾十分突出。为此石家庄市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了多元筹资体系。2004年石家庄市农村公路建设在河北省交通厅补助的基础上,每公里补到8万元,总投资达8160万元,在河北省11个地市中补贴标准最高。广大农民群众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2003至2006年的四年中,石家庄市政府共投入资金3.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多措并举的筹资模式,在资金上为实现村村通工程提供了保障。广大农村公路建设者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狠抓工程质量,努力把“村村通”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到2006年11月,随着石家庄市平山县店头村、古道村、白杨口村、羊圈垴村通村水泥路的竣工通车,石家庄市村村通油(水泥)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都通了油(水泥)路。2006年石家庄市共完成通村油路87个行政村,建设通村公路324.7公里,投资1.1亿元。2003至2006年实施村村通工程期间,全市 “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实现了112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累计完成投资12.14亿元, 建设里程3037.01公里,超过了建国以来乡村道路建设投资的总和,走在了全省前列。石家庄的农民群众一提起“村村通”,不由地从心底里称赞是老百姓的“连心路”、“致富路”。

 
深泽县农村公路

农村路通到了深泽县农业观光园
2007年至2017年期间,石家庄市继续加强了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工作,农村公路共计完成建设里程10774.58公路,完成投资53.635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市农民群众正在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广大农村群众由衷的说:“修起的是路、树起的是碑、通达的是富,连接的是心”。

 
七十年代修路用独轮车

2004年农村公路施工

正定通村公路

栾城通村公路

鹿泉区地方道路
(四)高速公路实现突破。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40年前石家庄也没有高速公路,但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路车的矛盾日益突出,高速公路的需求日益凸显。自1987年京石高速开工,30年来,全市陆续有京石、石太、石安、石黄、青银、京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省会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石家庄市境内目前已建成8条高速公路,分别是绕城高速、黄石高速、青银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张石高速公路北出口支线、西柏坡高速、新元高速,总长609.8公里,居全省第二。其中,石家庄自当业主的高速3条,分别是京昆高速京石段、石太段、西柏坡高速。

繁忙的京昆高速石太段
京石高速公路北起北京六里桥,南至石家庄南高营村,全长269.6公里,其中河北段长224公里,石家庄市段长46公里。京石高速公路是国家“两纵两横”国道主干公路的龙头,也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工程,采取了横向分期修建的建设方式,第一期工程从1987年3月开工建设,按半幅路面修建。1991年3月22日石家庄至定州段半幅修成正式通车。到1993年7月1日,石家庄至北京全线贯通,分别结束了石家庄和河北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东半幅拓宽工程从1993年3月开工,到1994年12月18日正式建成通车,东西两幅,总投资27亿元。两幅路面合计宽26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标志着我市公路建设向现代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京石高速石家庄段裕华路互通
石太高速公路东起石家庄与京石、石安高速公路相接,西至山西省太原市,全长215公里,其中河北段石家庄至旧关68公里,建设标准为24米宽路面,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于1992年动工兴建,1995年10月18日竣工通车。石家庄段即河北段总投资11.8亿元。石太高速公路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之一,是接连冀晋两省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也是我省“开字”型高等级公路主骨架重要结构的一条。

 
石太高速石家庄段
石安高速公路北起石家庄市北郊南高营,南至河北省临漳县芝村,全长216.1公里。石安高速公路是国家“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公路的一个重要路段,是国内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额度最大(2.4亿美元)的公路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河北省“八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是连接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重要干线。全线按平原为丘陵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概算总投资46.452亿元。石家庄段长62.6公里,主体工程于1994年8月份开工,1997年12月全线竣工通车。

 
石安高速石家庄段
国家“九五”重点工程--石(家庄)黄(骅)港高速公路经过中铁十八局五处等单位三年多的艰苦奋战,于2000年12月10日全线贯通。该高速公路是华北地区重要出海通道,也是西煤东运的主动脉。它起于石家庄,止于沧州,全长187.8公里,石家庄段长80.5公里,是全封闭、全立交的公路。它的建成对有效缓解冀中南地区交通紧张状况,加强环渤海经济区、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黄高速石家庄段
新的运煤大通道—青银(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河北段于2005年12月28日通车。青银高速公路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道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贯中国大陆北部一条国道主干线。起点为山东青岛市,终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全长1610公里。其中河北段全长182公里,总投资46.2亿元。石家庄段长63公里,2003年4月20日开工建设。通车后,石家庄至青岛只需5小时。作为新的运煤通道,为适应发展速度并应对重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青银高速在设计和建设中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了重载道路建设新方法,力争通车8年后大修率不超过1%,扭转现有高速公路五六年一大修的状况。

 
青银高速公路
同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由自己做业主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京昆高速公路石家庄段于2008年7月8日竣工通车,京昆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部分,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五纵、六横、七条线”中“纵五”的一部分,也是河北省公路网主骨架中冀西北地区南北向唯一的一条高速通道。石家庄段包括主线和支线,路线全长80.8公里,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4.5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石家庄段工程总投资48亿元。计划工期36个月。京昆高速石家庄段对于构建我市高速公路外环系统,缓解京石高速交通压力,改善市区周围的交通环境,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拉动沿线地区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促进沿线各具特色的经济产业带的形成,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路中华大街北出口支线滹沱河钢管拱桥跨径200米,为华北地最大的钢管拱桥。

 
华北第一跨——张石高速中华大街北出口支线滹沱河钢管拱桥
西柏坡高速公路为省市合建项目,由河北省高速公管理局和市交运输局分别投资50%。起于石家庄市区西北二环交叉处,终点位于革命圣地西柏坡,全长71.4公里,共分三期实买而建建设,2010年4月26日开工建设,2012年6月30日全线通车。西柏坡高公路是我省交通运输系“十二五”建设的开篇之作,是国家规划的京昆高速石太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高速路网相联,是对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的补充和完善,是省会石家庄到圣地西柏坡的快速直达通道,它的建成通车,是对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的补充和完善,结束了西柏坡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老区人民的出行条件,对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西柏坡和河北的知名度、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开工,工程仅用了74天。自2010年4月26日工程建设开工至2012年6月29日三期工程通车,一期工程14个月实现通车,创造了高速建设的石家庄速度。至此,省会至西柏坡行车仅需40分钟,西柏坡也纳入石家庄“一小时经济圈”。

西柏坡高速高庄互通

2014年12月25日,全长435公里、双向八车道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工程于12月正式通车,石家庄市也首次有了八车道的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亦称“天下第一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北向最重要的交通大通道,其中河北段是全线最为繁忙的路段之一,被视为河北交通的第一窗口。该路原来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日交通量2.5万辆至5.5万辆,实际交通量最高时达到近7万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极不适应。这次经改扩建后,拓展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日交通量达到6至8万辆,最高可承受10万的日交通量,可有效提升交通服务能力,保障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京港澳高速(G4)京石段
2015年12月22日,经过万名建设者800多个日夜奋战,我市第三条业主高速——京昆高速河北省石家庄至冀晋界公路(俗称石太二通道)胜利通车。至此,国家高速路网京昆高速的最后一个断点被打通,从北京至昆明可一路高速通达,该路也是石家庄市的首条省界高速公路。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公路起点位于曲阳桥枢纽互通,与石家庄北绕城高速公路相接,经过石家庄市正定县、鹿泉市、井陉县、井陉矿区,与山西省京昆高速公路平定至阳曲段相接,主线全长约65公里。其中与西柏坡高速共线段13公里,剩余新建路线全长52公里,总投资约70.2亿元。工程于2013年7月进场施工,工期28个月。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平原区段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5米);山区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3.5米)。该项目不仅是国家高速路网京昆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行山高速的重要路段。该项目有利于河北省“东出西联”交通战略的实现,对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完善“西煤东运”,实现石家庄市中东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车后,京昆高速和青银高速在石家庄与太原之间将分线通行,极大地缓解青银高速石太段已饱和的交通压力,通行能力将大大增加,行车速度也将明显加快,石家庄到太原行车时间将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
京昆高速河北省石家庄至冀晋界公路创造了五项石家庄公路建设之最,一是石家庄公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项目,井陉段处于重山区,公路基本在山间穿行,桥隧比近70%,平均1公里一座桥,3公里一个隧道,找不到一块平坦的地方,施工单位梁场、拌合站都是先开山再建设;二是石家庄最长公路隧道,项目52公里路段有11座隧道,其中辛庄隧道全长1600米,是石家庄境内最长公路隧道,仅打通隧道就历时450天;三是石家庄最长公路桥梁,滹沱河特大桥全长3187米,为石家庄境内最长公路桥梁,仅用钢筋就超过2.5万吨,重达70吨的30米T梁共1848片;四是石家庄最高公路桥梁,高仇刊大桥最高桥墩70.75米,是石家庄境内最高公路桥梁。所有高墩均采用塔吊运送物料,塔吊操作手每天都是徒手爬上近百米的塔吊;五是石家庄高差最大公路,项目从东到西逐渐升高,从山西往石家庄方向有26公里连续下坡路段,最大高差632.5米。

 
石家庄最长公路桥—3187米的京昆高速滹沱河特大桥

石家庄最高桥梁—京昆高速石太段高仇刊大桥
至此,石家庄境内8条建成的高速公路呈一环三纵三横结构,确立了石家庄在国家干线公路网中的枢纽地位,石家庄与周边的地市、省会城市、直辖市均有高速公路联通。对改善省会的交通条件,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省会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公路管养水平全面提升
1979年,全市公路管养里程只有180公里,且路况不好,干线公路好路率只有22%。四十年来,历经几次区划调整、几次路网调整和大规模投资建设,使全市公路里程大幅提高。通过历年不断而且越来越大的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投入,特别是“十五”到“十二五”15年间,养护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32.32亿元,实施总里程达2615.36公里,使公路路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到2017年底,全市管养的干线公路1757.6公里,二级以上干线公路为1497.3公里,约占总里程的85.2%,管养桥梁总计702座,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达到88.3,为省会打造了“畅、洁、绿、美、安”的公路交通环境。

现代化清扫保洁

 
省道衡井线栾城路段
(一)公路管养服务意识和水平显著提高。四十年前,公路是重建设、轻养护、缺服务,有路走就知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入心入脑,公路管养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全面提升。四十年前的日常养护是一把扫帚,一把锨,扫扫路面,垫垫坑。自2006年公路保洁常态化以来,干线公路全部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进行保洁,特别是出市口公路,已与城市道路对接,实现了机械化清扫,所有国省干线公路都创建了保洁示范路段,干线公路适宜路段全部建设成标准化养护路,提升了省会形象。四十年前的石家庄公路,没有标志标线,出门走路靠打听,缺少安保设施。现在是标志标线齐全,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行车安全有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事故隐患路段及时治理,有效保障了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四十年来,石家庄公路绿化经历了从点到线,从少到多,从局部到全面的发展历程,公路绿化里程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逐年延伸推进,绿化模式也由单纯的行道树栽植,向多样化、立体化、人性化的绿化模式转化,在所有的出市口建成了高标准的绿色通道,干线公路适宜路段全部实现了绿色覆盖。

 
以前的公路养护基本靠扫帚和铁锹

70年代末大修路都是人海战术
(二)养护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980年,全市养护单位只有两台压路机、8部汽车,工地上实行“人海”战术,使用的工具基本是洋镐和铁锨,人工拌合沥青料,用石杵夯实坑槽。而今天实现了各工序、各工艺机械化完整配套,除常规路基、路面设备外,石家庄市公路管理处还引进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机、水泥路面碎石化机、大型洗地车等世界领先设备和清扫、洒水等现代化大气治理先进设备,公路施工和管养工作实现了向机械化方向的跨越。

 
冷再生新技术施工,旧路面再生使用,节约环保

碎石机
(三)管理方法实现新跨越。原来的日常巡查工作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进行,效率很低。现在养护巡查专门配备了制式汽车,且配有无线电管理系统和GPS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处理日常工作,随时掌握路况情况。以前内业人员用笔逐一逐项填写档案资料,非常繁琐和辛苦。而今天,内业资料全部用电脑记录,轻轻一点,各类信息报表即刻知晓,即方便快捷,又体现了集约化。2009年购置配备了路况检测车和应急指挥车,2010年,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在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和桥梁安装监控点62个,电子显示屏8块,完成61个交调站点观测设备升级工作,提高了干线公路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为日常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跨越插上腾飞的翅膀。

 
养护巡查车

监控中心
(四)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2008年汶川地震后,市公路管理处从系统内抽调40余名同志组成钢桥架设队支援地震重灾区平武县,在205国道成功架设了一座5跨162延米的钢桥,确保汛期前灾区生命线的安全畅通。2009年11月10日,石家庄市突降54年未遇的罕见大暴雪,市公路管理处临危授命,连夜从16个单位抽调人员、机械设备,奋战36小时,及时打通市区四纵、八横主干道以及近20条干道,同时还保障了全市1700多公里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确保温家宝总理顺利进入我市视察灾情的道路畅通,载入我市公路应急保障史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赢得省、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高度赞扬。2016年“7•19”特大洪水造成我市辖区内11条国省干线公路严重水毁,在市公路管理处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灾毁现场。他们勇挑重担,发扬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始终站在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最前沿,他们第一时间组织抗洪抢险,坚守防汛一线,主动作为,全系统5200余人次的连续奋战,出动各类机械设备1046台班,48小时内完成了全市抢通任务。积极实施恢复重建工作,投资1.46亿元完成了11条干线公路恢复重建项目,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公路人众志成抢险救灾的赞歌。

 
2008年7月,市公路管理处钢桥架设队在四川平武地震灾区成功架设战备钢桥

2009年11月,市公路管理处调动全部大型养护机械进市区清雪

2016年7月,公路处抢险人员抢修207国道平山段水毁路段
(五)打造特色鲜明的公路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积极提炼“惠民、奉献、服务”石家庄公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通继秦驰道,质承赵州桥”价值品牌和“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十六字公路精神。经过四十多年、几代石家庄公路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形成了体系较完备、内容较丰富的公路文化格局。结合国家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引领公路建设实践。强化科学养护,树立省会品牌,使“公路保洁”品牌成为公路人展示交通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为重点工程借势助力,有力推动“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107国道石家庄市北出市口路改造工程的进度。目前,107国道北出市口已成为我市一幅优美的极具文化公路品味的风情画卷,是着力打造的文化公路建设示范路。

 
河北省公路核心价值理念
(六)路产路权得到有效维护。路政管理从队伍建设着手,严把进人关,加大培训力度,使人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日常管理工作。全市无公路路政“三乱”,路政案件破案率达到99%,结案率达到100%。严格规范治超工作,所有治超站增设监控设施,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并更换了计量准确的大型电子磅,消除了管理中的漏洞,双超车辆下降到2%以内,全市因超限超载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路因超限而发生的损害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超限运输
到目前,石家庄市公路管理处连续19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7年保持了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荣获了“全国公路养护模范道班”、“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

 
国道308

省道京赞线绿化路貌